- 积分
- 4118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基因片段
-
- 银行存款
-
- 注册时间
- 2009-6-9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签到天数: 2 天 连续签到: 2 天 [LV.1]初来乍到 
|

楼主 |
发表于 2009-12-13 10:57:49
|
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老钱 于 2010-3-3 01:43 编辑
今天刚刚把 儒勒凡尔纳的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又读了一遍。
这本书,估计是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里面,科幻味道最弱的一部。弱到什么地步?近似于完全没有对于科幻的想象。
但是为什么这本书会和其他的作品,比如《海底两万里》,比如《地心游记》,《炮弹奔月记》,等等一样享誉盛名呢?俺认为就是一点,细节。
有时候老钱喜欢写一些东西。但是只能写一些短的,比如诗词,比如评论,比如寓言等等。但凡长篇,涉及众多人物,环境,场所等等,就往往顿生力不从心之感。何也?细节把握不住。
比如俺要写发生在某地的事情。那好,那里的地理气候如何?人文景观如何?有什么特别的东西?饮食习惯如何?方言有哪些特别的地方?
再细一点,某条街是单向双向?有几棵树?那座楼房有几层?门口大门是什么形式?有没有人站岗?门卫的帽子衣服是什么颜色?出租车起步价和每公里价格多少?公交车有没有双层车?当地人早餐喜欢吃肉饼还是面条?。。。。。。
这些都是细节。
在中国古代的书中,喜欢用比较飘渺虚无的写法,通过人言,或者事件,或者诗词把那景色写出,比如西游记开篇写花果山:势镇汪洋,威宁瑶海。势镇汪洋,潮涌银山鱼入穴;威宁瑶海,波翻雪浪蜃离渊。再比如儒林外史写王冕家周围(就是小时候课文那个画荷花不先描边的王冕)就是通过人言:“就在我这大门过去两箭之地,便是七柳湖,湖边一带绿草,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。又有几十棵合抱的垂杨树,十分阴凉;牛要渴了,就在湖边上饮水。”
我们读了,知道花果山很威武美丽,直到王冕家周围有湖,可以喂牛。但是具体怎么样,千人千种想法。这是中国古籍中最严重的一点——也可以说是问题,比如汉张衡的地动仪,就没有明确的说明留下来。
但是西方小说,就相当重视细节的描述。比如最重视细节描写的维克托 雨果,可以花上整整一卷的功夫来写“一个正直的人”米里哀主教,写他的职务,写他的外貌,写他的工资单以及分配,写他的妹妹,写他的管家婆,写他的住房构造,写他的家居摆设,等等。
凡尔纳也是如此,在《八十天环游地球》中,他相当巧妙的写了印度的风土人情,人们的穿着打扮,语言谈吐,不同民族的不同习性,祭司,僧侣的外貌,等等。这是无用的么?不,这就是让读者能够相信,印度就是那样。福克先生就是到了印度。
很早以前,俺读过一本商业管理的书,《细节决定成败》,当时对其观点不是很赞同,为什么呢?一直觉得,事无巨细,都要精益求精才是正途,过分相信细节,忽略全局,倒也得不偿失。
现在看来,还是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好的要紧。重视细节,至少在目前这件事情的阶段,是用心了的,是能够做好的这一个部分,至少是优秀的。能不能做大,那是能力的问题。细节能不能做好,那就是态度的问题了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