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积分
- 4118
- 在线时间
- 小时
- 基因片段
-
- 银行存款
-
- 注册时间
- 2009-6-9
- 最后登录
- 1970-1-1
签到天数: 2 天 连续签到: 2 天 [LV.1]初来乍到 
|
发表于 2009-9-1 22:31:52
|
显示全部楼层
这个。。老钱来试着解释一下。
1。人眼所见真实世界:人有两只眼睛,之间间隔大约是5cm左右。这会使得左右眼所见物体有一个角度的偏差。也就是说,左右眼所见到的图像是稍有区别的。然后通过计算这个夹角(大脑自动完成),可以估计出离物体的距离,也就有了纵深感。
2。传统电影:只投影在一张幕布上,是一幅画面。虽然眼睛看到的也稍有区别,但是这个区别得到的距离估算一直保持在同一个距离,而无法表现出作品想要表现的大景深(比如广阔的草原等等)
3。解决思路:让左右眼看到不同的画面。在不同场景中,左右眼分别看到的画面夹角会随着表现意图不同而改变。远景的夹角小一些,近景的大一些。
4。解决办法1:红蓝眼镜。我们都知道,光学三原色是红蓝绿RGB,而且人之所以能够看到某物体呈现某颜色,并不是因为它是某颜色的,而是因为它能够反射某颜色。
因此,在红蓝眼镜对应的影片中,每一帧都包含了两幅重叠的图片(他们略有区别,有一定夹角)。一张全是蓝色(称为A),一张全是红色(称为B)。当它通过眼镜时,一块镜片只允许A通过,另一块只允许B通过。这样,左右眼分别只收到了一张图片,而且这两张图片之间有近似于人眼的夹角区别,因此看起来就有了纵深感,是立体的。
5解决办法2:偏振镜片。光具有波粒二象性,同时是粒子,也是波。一般的自然光,在其传播方向(S方向)上的垂直平面(T平面)上是都有波动起伏的:见图
波是会被吸收的。当波的传播距离S=(N+0.5)A (A是波长,N是任意自然数)的时候,传入波和反射波会同时出现在一起,因此被抵消(吸收掉)——这是高中物理知识,应该没记错——而只有S=NA的时候波才会完全通过(或者被完全反射)。
通过这个原理,制出偏振片:它可以让T方向上只有某个方向(W方向)的光完全通过,其他的方向的光被逐渐减弱直至完全不允许通过(W+或W-90度方向)。
因此,只要制出两块垂直的偏振片(一模一样的两块片子,置于同一平面,让其偏振方向垂直即可),让光通过。其中一个的W方向光全部通过,另一个的W+或W-90度方向的全部通过,就能够实现到达眼睛的图像能够控制。
然后在拍摄时,人为的将W和W+-90度方向上的图像有所区别(就是第三点所说的让他们有一定夹角),就可以人为造出立体影像——这很容易实现,比如两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拍摄,然后在一段影片中重合。
6。立体影像的缺陷:人所感受到的景深,是眼球,大脑,小脑协同工作的结果。通过眼球的移动(导致眼球间距的改变),大脑计算出距离的变化,然后小脑调整出相适应的重力感。
但是立体电影的距离变化,并不是眼球移动带来的,而是拍摄时候就计算好了的,所以会造成大脑计算和小脑调节的紊乱,让人产生恶心感。晕3D的人也主要是因为眼睛和大脑相信了3D空间,而小脑不相信,带来了混乱造成的。
7。新科技:人眼在接收光学信号的同时,也会反射出一定的光,眼球的移动会带来反射方向的不同。同时捕捉左右眼的反射光的方向,可以计算出人眼想要的聚焦点,这也是人眼想要看到的距离。单眼捕捉已经在有些高档相机上实现了,可以自动对焦于人想要的物体。
在去年的游戏开发者大会上,有人通过WII,也造出了这样的眼镜。通过一段程序的辅助计算,能够通过眼球移动来获得恰当的而非固定的纵深感。 |
|